1、第一代技術:接觸式發酵床
第一代技術:接觸式養豬發酵床
|
第一代技術:接觸式養雞發酵床
|
接觸式發酵床是最初的發酵床,是發酵床剛剛起步時出現的最初形式的技術,應該說已經被淘汰了(肉雞土雞養殖中尚可應用),其缺點就是疾病頻發,并不可控制,易死床,分解糞便的效果不穩定,特別是養豬,養豬的話強烈建議不要用接觸式發酵床了,問題太多,其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第一、豬有定點排泄的習慣,我們無法改變豬的這種習慣,造成集中排泄的地方死床,糞便無法分散到墊料中去,水份集中過高等,雖然豬有拱墊料的習慣,但也不足以彌補這一缺點;
第二、寄生蟲病頻發,特別是線蟲類,一旦遇到糞便水泥狀都可判斷為線蟲感染,可以用芬苯達唑,阿苯達唑來治療,但很難防控;
第三、相互傳染疾病病菌病毒等,一些病菌和病毒在墊料環境中比較耐受,所以很難控制;
第四、墊料的選擇有局限性,只能用惰性原料,如果用含有一定營養的秸稈料,則容易發霉,產生的霉菌毒素直接被豬采食而影響到豬的健康和生長,同時要求墊料必須粗細搭配以利于疏松透氣,同時墊料的吸水性還要強,要有一定的剛度而不容易踩實,所以,總體上墊料的選擇是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豐富的植物纖維資源;
第五、墊料易發霉菌,而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的事情,因為接觸式發酵床是與動物接觸的,動物可能會攝入這些霉菌毒素,后面說的不接觸式發酵床,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第六、墊料是好氧發酵方式的,所以,必須定期對墊料進行翻耙操作,以引入新鮮的空氣,促進墊料中微生物的好氧發酵進程,但由于動物生長在墊料上,只能靠人工進欄舍去翻耙,這樣就造成勞動強度極大,在人工成本高昂的今天,接觸式發酵床已失去生命力;其次人在欄舍中翻堆翻耕時,難免造成動物的不適應和應激,影響動物的生長性能;
至于肉鴨養殖,也是極不適合于用接觸式發酵床的,由于肉鴨的腳是有腳蹼的,對墊料的踩實情況很嚴重,極不利于墊料中的好氧發酵和分解糞便,也不利于好氧發酵產熱。
目前接觸式發酵床僅僅用于雞上面,因為雞也習慣耙墊料,而且雞是分散排泄的,所以,養肉雞用發酵床還好一些,還有人在用,成功率也相對較高;
2、第二代技術:不接觸式發酵床
第二代技術:不接觸式養豬發酵床
(漏縫板下的自動翻耕機)
|
第二代技術:不接觸式養豬發酵床
|
第二代技術:不接觸式養雞發酵床
(雞籠下的用刮糞板改造的自動翻耙機)
|
第二代技術:不接觸式養雞發酵床
|
安徽宣城種禽場的不接觸式墊料半自動翻耙機
|
.jpg)
廣東一衣口田養豬發酵床的漏縫板下有2米多高
|
不接觸式發酵床是指動物生活在漏縫板上面,漏縫板的下面才是放墊料的地方,墊料厚度一般是30~40公分,動物日常排泄的糞和尿液,直接通過漏縫板漏下來,淋到墊料中,再經過發酵床上的機械攪拌或翻耕設備,對糞尿和墊料進行攪拌,并進行充分的好氧發酵的過程;
對養雞來講,則是在籠養雞籠下面設置發酵床的墊料層,當然,傳統的養雞籠舍下面的高度有限,需要通過基建來加高雞籠下面的空間,以方便填充墊料層,墊料厚度一般為25~35公分,一些無法改造的傳統雞籠,往往只能做到20公分厚,但也是能正常發酵和運轉的,只是要加大強微發酵床復合菌用量和翻耙次數。
所以,不接觸式發酵床,其實是在接觸式發酵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吸取了接觸式發酵床的教訓和缺點而發展起來的,很明顯,它解決了接觸式發酵床缺點,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第一:可以直接采用自動化的機械翻耙系統,可以均勻地把豬和其他動物的排泄物均勻分解到墊料中,由于翻耙機系統是與動物隔開的,所以,很好操作,并且不會影響到動物的,因為是隔開來翻耙的,所以,噪音影響不大,也不會引起動物應激;
第二:由于不接觸,所以,也不會產生寄生蟲相互感染,也不會產生病菌病毒相互感染,但仍然存在這個問題,例如通過氣溶膠通過空氣來傳染,但至少要好得多了;
第三:墊料的選擇范圍要廣泛得多,一些不是惰性的原料如玉米秸稈,食用菌糠,和其他植物下腳料,農作物下腳料等植物纖維原料都可以使用了,不怕發霉變質,因為它們與動物是不接觸的;
第四:在操作上要省工省力得多,可實現機械作作業,到了墊料使用壽命后,出料也方便得多;
第五:當然,其實最大的好處就是發酵效果有保障,我們都知道,發酵床是好氧發酵來分解糞便的,不接觸式采用機械翻耕系統,節省了人工,使得翻耙墊料成為常態化,糞便可以及時得到分散到墊料中去,實現充分的好氧分解和發酵效果。
第二代不接觸式發酵床,當然仍然有缺陷,就是由于糞污和尿液和飲水的漏下的水,100%全部及隨時進入墊料中(沒有分流的渠道,也不靈活機動),造成墊料發酵壓力非常大,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嚴格控制飲水漏下的水,采用最先進的飲水器,防止嘴邊漏水太多,以及盡量采用適當的漏縫板上的人工干清糞處理,這樣來減少漏縫板下發酵床的壓力;
3、第三代技術:獨立式發酵床
獨立式發酵床,獨立發酵床的概念是指:將墊料原料、發酵床場所等,與動物欄舍分離分開設立,一般為在離動物養殖舍不遠的地方建設發酵床大棚的形式, 養豬過程中產生的糞尿,經過溝渠或刮糞收集,進入到集污槽或集污井中,通過邊攪拌,邊用管道泵打到這獨立的發酵床大棚中來,均勻的淋在發酵床墊料中,然后,有一臺移動式的翻耙機,對加入的糞污和墊料進行攪拌均勻,基本上一天攪拌1~2次,如下圖;實際上就是一種獨立發酵床處理糞尿的環保工程。
獨立式發酵床是在不接觸式發酵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新一代發酵床處理技術;已被大量的大型公司使用,但目前來說,也建議是適用于存欄1000頭豬左右的豬場使用,1000頭豬場一天的糞污產生量為10立方米左右(包括一些沖洗水),按我們的經驗,獨立式發酵床的糞污處理能力為:每天處理的糞污量占墊料的體積的2.5%,則1000頭豬一天糞污10噸,則需要400個立方米的墊料即可,輔成50公分厚的話,則只需要400平方米的面積的大棚即可處理;
如果養殖舍采用人工干清糞的輔助措施,即人工清理出干糞,去單獨另外的堆肥發酵處理,則進入獨立式發酵床中的糞污要減少很多壓力,則建設的發酵床面積也可以大幅度減少一些面積;
獨立式發酵床優點很多,它克服了以上前述兩種發酵床方式的所有缺點:
⑴ 例如不接觸式發酵床中通過空氣感染病菌病毒的缺點克服了,且可以集中作業;
⑵ 不接觸式發酵床中動物的糞便和尿液是100%全部漏下來,淋在發酵床上的(必須全部接納,沒有選擇余地),造成發酵床發酵壓力大;而在這種獨立式發酵床形式中,我們有糞污暫貯的緩沖貯池,可以通過判斷墊料的干爽度和活力(發酵氣味),選擇泵入糞污或暫時不泵入糞污,等墊料系統運轉良好時再泵入糞污,同時我們還可以選擇人工清糞的方法,清理掉一部分干糞,去單獨做堆肥發酵處理,以減少發酵床的負擔負荷,所以,糞污處理比較靈活機動;;
當然其需要解決的新問題是:
⑴ 翻耙機要適合于深耕,即墊料厚度達75公分時,要能深耕深翻到底部,最初的翻耙機很容易脫軌,即在翻耙過程中,墊料會把翻耙機械頂起來而把軸頂起來,造成飛車等現象,但采用固定套牢的軌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有些養殖戶在翻耙機上面壓上大石頭也可解決這個問題;
⑵ 要增加收集糞污的設備,如有一定坡度的溝渠,或先進的刮糞設備,沖洗豬舍時,盡量減少用水量,以減少發酵床水份負荷。
⑶ 如何均勻地將糞污用泵分布到獨立式發酵床墊料上去,也是一個設備研發方向。
第三代技術:獨立式發酵床
(將糞污集中均勻的泵 入墊料,并翻耙均勻)
|
第三代技術:獨立式發酵床建設在豬舍外
|
第三代技術:獨立式發酵床大棚
|
.JPG)
第三代技術:獨立式發酵床大棚
右邊是糞污預存溝渠, 吸污泵在翻耙機邊行走的過程中,不斷吸污并分布到墊料中;
|
獨立式發酵床是將來的發展方向,目前廣泛用于存欄豬1000頭的規模場中,已被一些大型養殖集團公司,公司+農戶型養殖專業公司所使用。
.JPG)
發酵床養豬的老資料鏈接:http://www.qw99cn.com/qw99.asp?borderid=69&cateid=76
發酵床養雞的老資料鏈接:http://www.qw99cn.com/qw99.asp?borderid=69&cateid=77
發酵床養鴨的老資料鏈接:http://www.qw99cn.com/qw99.asp?borderid=69&cateid=78
發酵床疑難問題解答鏈接:http://www.qw99cn.com/qw99.asp?borderid=69&cateid=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