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污處理相關產品介紹:http://www.qw99cn.com/wushui.asp?borderid=99
獨立式發酵床資料介紹:http://www.qw99cn.com/wushui.asp?borderid=100
傳統污水處理工程介紹:http://www.qw99cn.com/wushui.asp?borderid=101
養殖場氧化塘糞污處理:http://www.qw99cn.com/wushui.asp?borderid=102
動物糞便制作堆肥技術:http://www.qw99cn.com/wushui.asp?borderid=103
1、老師你好,發酵床養蛇,用活力的發酵床復合菌種,如果不翻的話,能有效分解蛇的糞便嗎?是否需要定期翻一下床體,和保持床體的水分?發酵床制作成功后的溫度能到達多少度左右?單純使用杉木康做床體可以了嗎?
您好,活力發酵床復合菌不是我們的產品了,我們以前生產過活力發酵床復合菌,不過后來不再生產了,現在更改成強微發酵床復合菌了,所以,請記住我們的產品:強微發酵床復合菌;
養蛇的話,如果不翻耙墊料的話,可保持的時間不長,例如 一個月是可以的,時間長了就不好,因為很簡單的道理,蛇排泄的糞便需要和墊料中的微生物和墊料充分混合接觸,才能充分的分解發酵它們,除非動物自己會翻耙墊料(例如肉雞就會自己翻耙墊料);
所以,最好是定期翻耙墊料的,這個仍然是第一代的發酵床,即接觸式發酵床模式,但養蛇的話,確實沒有辦法搞獨立式發酵床,但其實是可以搞不接觸式發酵床的,即蛇養在漏縫板上面,排泄物自動落下到下層墊料中,下層的墊料就可以設計成自動機械翻耙設備來翻耙;
總之,發酵床是經歷了:第一代的接觸式發酵床(目前只適合于養雞等動物自己會翻耙的動物);第二代的不接觸式發酵床(即漏縫板式發酵床,漏縫板下面可以設計全自動翻耙的機械);第三代的獨立式也叫異位發酵床;
發酵床的水分彈性比較大,如果有定期翻耙的操作的話,則只要墊料是疏松的,含水量在30-60%之間都是最好的;定期翻耙建議是每周至少翻耙一次;
養豬的獨立式發酵床最高可達到85度以上的高溫,甚至還有更高的,但這是極端的溫度,并不建議長期保持這么高的溫度,因為這會造成墊料的消耗太快太多,養殖戶其實也是吃不消的,因為墊料成本太高了;總之是溫度越高,墊料就消耗得越快越多,墊料的成本也是越高,很簡單的道理,高溫的代價就是主要消耗墊料中的碳元素而來,當然糞便中也會提供一部分能量產熱,但主要還是靠的墊料本身的碳元素來提高溫度,所以,從這個道理上講,定期補充新鮮的墊料也是必須的,即不斷地保持發酵床墊料的發熱度,在死床的情況下,適當補充一些象玉米秸稈一類的比較好消化的碳源能量,是可以迅速地恢復死床的,因為農作物秸稈類碳源的利用率遠遠高于谷殼和鋸末,可以迅速發熱;
獨立式發酵床的資料全部在這里:http://www.qw99cn.com/wushui.asp?borderid=100
老的發酵床養豬資料看這里:http://www.qw99cn.com/qw99.asp?borderid=69&cateid=76
單純使用杉木糠來做發酵床,要看鋸末的細度,太細的鋸末還是不好,還是最好要摻點谷殼之類的來疏松墊料,因為您要記住,發酵床的關鍵在于好氧發酵分解糞便,好氧是條件,所以,墊料要疏松,要能讓空氣進入,同時當然翻耙也是很重要的,發酵床的關鍵詞有以下:做好源頭減排(雨污分流,飲水節水器,沖洗水要盡量減少),墊料要疏松,墊料要粗細搭配,分解產物95%從空氣中揮發(所以要定期排汽開窗),菌種是關鍵(要用有脫氮功能的菌種),碳氮比是關鍵(經常補充高利用率的墊料碳源);
發酵床關鍵詞:http://www.qw99cn.com/show.asp?newsid=6767
2、反硝化細菌能降解COD嗎?如果不能,什么菌能降解COD?
您好,反硝化細菌既能降COD,也能降硝基氮,反硝化細菌降硝基氮好理解,這是一種反硝化作用,在缺氧的狀態下,把硝基氮轉化成氮氣揮發到空氣中去了,所有有脫氮的作用,即降低了總氮,至于氨氮則是在曝氣池(也叫硝化池)中經過硝化細菌的作用把氨氮轉化成硝基氮,然后進入到厭氧池(缺氧池或叫反硝化池),在此加入反硝化細菌進行反硝化作用,把硝基氮變成氮氣揮發掉了;
反硝化細菌也能降COD,因為反硝化細菌進行反硝化作用,需要COD來作為電子受體,利用這些生物耗氧物質作為合成它自身菌體蛋白的碳骨架,所以,也有降COD的作用的;
可以肯定任何菌都可以降COD,就看您怎么用了,用得不恰當的,則會產生:本來是降COD的菌,用得不恰當,反而升COD了,例如在處理養殖場糞便污水時,如果進入曝氣池和厭氧池之前,沒有經過固液分離,排渣處理,大量的懸浮狀有機質進入曝氣池和厭氧池,則大多數的菌,會分解這些有機懸浮物質,把它們變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質,則檢測水質時,COD是升高的,即把不可溶的懸浮有機質變成可溶解的小分子物質了,增加了透明水中的COD;當然,如果說從整體污水(指含懸浮有機質在內)來說,整體上還是降低了COD的,只是我們檢測是往往取的是后序的清澈水來檢測,而恰好這些菌分解了懸浮絮狀有機質(本來是可以固液分離除掉它們的)使之成為可溶于清澈水中造成的;